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用酒精和水分别写北京和祖国二字让学生观察,它们最后都消失不见了的神奇现象,导入本节课题--汽化和液化。
新授
演示做一做小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明确:酒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固态与液态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环节一:沸腾
回忆类比生活烧水的现象,观察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进行提问: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环节二:蒸发
举例生活当中晾衣服的例子,探究如何才能使衣服干的更快。学生猜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做简单实验去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
简单理解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巩固
做大屏幕习题。
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作业
寻找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应用到本节所学东西,下节课与老师同学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