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学生将左手放在胸口右侧,右手放在胸口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并尝试数一数在一分钟内自己的心跳次数,邀请不同学生分享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心跳较快,有的同学心跳较慢?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在学生的疑惑中引出新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新课讲授
环节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是如何的?以小组为单位发放猪或羊的心脏,请学生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请学生用手捏一捏,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度。教师呈现心脏的解剖图,请学生注意观察心房与心房,心室与心室之间的区别?尝试解释为什么会有不同,大胆猜测心脏的功能,结合学生的猜想和心脏结构图,教师依次介绍心脏的结构,以及与此结构相连接的血管,根据挂图解释心脏工作的机理,呈现视频请学生注意观察血液的变化方向。
环节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师提出问题: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回到心脏的?请学生先根据这些问题认真观察教材中的血液循环的图例,观察的过程中重点思考讨论血液循环的路径和变化。
讨论结束之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得出血液循环按照路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再结合挂图详细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具体路径和功能作用。重点帮助学生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不同之处,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实质。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播放相关视频。
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达到巩固新学知识点的目的,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发言,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教师补充。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本节课后习题。
画一画心脏结构示意图。
板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