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面试模拟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 面试模拟

2023福建教师资格面试模拟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5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3-03-04 07:58

收藏

  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新知,我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展开。

  激趣导入

  首先多媒体展示《舌尖上的中国》制作馒头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描述馒头的味道,学生可能会回答

  馒头是没有味道的、甜的或是刚开始没味道后来变甜;学生回答之后继续提问学生馒头味道变化的原因,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由此引入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板书)。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请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馒头进入口中由淀粉变成麦芽糖,淀粉没有味道,而麦芽糖是甜的,所以味道会变化;最后抛出一个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作出假设

  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吃馒头的过程和口腔的结构进行猜想。学生能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做出这些猜测:根据牙齿猜测与牙齿咀嚼有关,根据舌头猜测与舌头搅拌有关,根据唾液猜测与唾液分泌有关,根据体温猜测与温度有关或是根据吃馒头时间的长短猜测与时间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请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如何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出影响因素是哪个或者哪些。

  制定计划

  请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并让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书写下来。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1)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对照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液检测。

  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液检测。

  我会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对所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实施计划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是实验进行环节,实验开始前,我会强调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并督促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或者出现问题的小组,我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的操作都是为最终的理论结果服务的,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后,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我会先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在进行思考讨论后最终得到了实验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安排,能够循序渐进的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训练了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落实了课标中对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巩固练习

  为了强化本节课的知识,我会请学生思考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之间的作用,以邀请学生回答的方式来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

  课堂小结

  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让学生充分发表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请学生谈收获,再引导学

  生总结整理课堂重点知识。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下课之前,也会提醒学生保持环境整洁,清洗实验仪器,还原实验台。

  布置作业

  我将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请学生课下查阅唾液淀粉酶是如何将大分子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的拓展题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到了生活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我对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是表格式的板书,清晰明了,由师生共同完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牙齿咀嚼、舌头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