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面试模拟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 面试模拟

2023福建教师资格面试模拟题: 《电场强度》说课稿5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3-01-15 07:54

收藏

  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展开。

  (—)导入

  上课之前我会询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东西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风和上节课学习的电场,以及初中学习的磁场。这样我就进一步引导说出那它们有什么共性呢?以此来引入本节课题。

  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新授

  环节一:初步感知1.感受电场强弱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类比初步建立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在空间放入一个电荷,那么就会在这个电荷周围形成电场。但是“电场”是看不到,摸不着,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也会认为可能没有)所以我以风的存在作为类比来让学生感性认识电场的真实性、物质性。老师先提出场源电荷和检验电荷的概念(检验电荷的电量和尺寸足够小,对场源电荷不会有影响)

  老师提问:

  电荷放入空间在其周围会不会形成电场啊?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感知它的存在啊?

  事先在讲台前面放有电风扇,使学生们体验到,针对风这种无色无味的事物如何描述呢,大小是什么?方向又如何呢。同学们可能会说在风扇的前面放个燃烧的蜡烛,或放一些碎纸屑,看它们飞舞的情况就可以判断。那么电荷也一样会在其周围形成电场,虽然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电场的明显的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在场中放入电荷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

  电荷Q形成电场在各处有没有强弱和方向啊?如果有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判定啊?风扇形成的一个气场有没有强弱啊?通过让学生们亲自感知到前排不同学生和后排不同学生感受到风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样,类比可以得出场源电荷Q周围的电场也存在强弱和方向。

  电荷Q形成的电场与检验电荷有关吗?应该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啊?

  通过让不同同学在同一位置亲自感知风力强弱,让大家体会到在教室中某一个特定位置的风的大小是一样的;通过让同一个学生在教室前后不同位置亲自感知风的大小,让大家体会到风的大小是和距离有关的。

  类比可以得出场源电荷Q在其周围某一点的电场与检验电荷无关,与到场源电荷的距离是有关的。通过以上的类比我想大家应该比较清楚地知道了电荷在其周围会形成电场,这个电场在各处有强弱和

  方向,也知道了这个与检验电荷是无关的,是由电场本身场源电荷和位置决定的。那么我们用怎样的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这种性质呢?

  2.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老师提问:

  我们能不能用检验电荷在某处受到的电场力来描述该处的电场的强度和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老师补充:通过和风扇风力的对比,老师讲出不能用电场力来描述电场性质的原因。

  老师提问:

  那么我们如何来寻找这个物理量啊?老师指引学生推证:那我们在电场中的同一点上放入不同的检验电荷来研究一下它的受力。

  在真空中的点电荷Q(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产生的电场中的某一点放入检验电荷q,那么它受到的电场力是F=KQq/r2,那么放入2q→2F,3q→3F,.,我指引着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检验电荷q放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受到的电场力是不同的,但是F/q的比值却是相同的,这个比值与检验电荷无关,只与检验电荷的位置有关。于是我们就用E=F/q来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性质。然后在让学生去探讨同一检验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处F/q的比值是不一样的,进而更加加深学生对于“不同位置处的电场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这个概念的理解。这时,引入电场强度概念的时机已经成熟。

  环节二:得出结论--电场强度的概念

  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②定义式:E=F/q单位:牛顿每库仑N/C,(伏每米,V/m)老师强调这是比值法定义方法:被定义的E与参与定义的F、q无关。(让学生思考以前曾经学过的哪些物理量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比如:密度、电阻等)

  ③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老师分别在黑板上给出+Q和-Q两个场源电荷,分别找同学上到讲台前面画出+q和-q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处的电场力方向,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

  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环节三:深化理解

  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师生共同总结出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并再次强调电场强度就是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与检验电荷无关。

  巩固

  为了对本节课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让ppt出示相关题目。

  本环节可以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再补充,全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既能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作业

  为了更好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完成课后,1-4题。

  感兴趣的同学发现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我们今天所学习知识来解释,然后可以在明天上课时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

  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突破难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