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育综合知识

首页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教育综合知识

第五章 学习心理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 2018-11-20 14:28

收藏

  一、选择题

  1-5 DCDBB 6-10 DBAAD 11-15 BCABD 16-20 DBDDC 21-25 DADBC

  26-30 BACAC 31-35 CDCBA 36-40 ADDAA 41-45 CBDAD 46-50 DDBDB

  51-55 BDBCA 56-60 DCABD 61-65 CDDBA 66-70 ADBBA 71-75 CDCAC

  76-80 ADCCB 81-85 CBBBB 86-90 AABBA 91-95 ACBAA 96-100 CDCCB

  101-105 DBABA 106-110 CDCAB 111-115 CABBC 116-120 CDCCC 121-125 ACABC

  126-130 BDBDA 131-135 ACDAC 136-140 CBBBA 141-145 DDDDA 146-150 AAAAD

  151-155 BDCBD 156-160 ABBBD 161-165 CBDAC 166-170 DCDDA 171-175 CCCAB

  176-180 AACBB 181-185 BBDBC 186-190 DBCCA 191-195 CBAAD 196-200 BCCBB

  201-205 BCABB 206-210 CAAAB 211-215 DDDBC 216-220 DCBDD 221-225 DCAAC

  226-230 CDBBB 231-235 CCABD 236-240 CCABD 241-245 CDADC 246-250 ADABB

  251-255 CCBCB 256-260 BCCDC 261-265 ACDBC 266-270 BCCDB 271-275 CCBDC

  276-280 BABDA 281-285 CBBCB 286-290 DDCCC 291-295 CCABB 296-300 ADDDC

  301-305 ABDAC 306-310 BBDDA 311-315 CACDB 316-320 CBCBB 321-325 BBBCC

  326-330 CDCBB 331-335 AAACA 336-340 AACDB

  二、多选题

  341-345 ABC ABCD BD ABD ABC 346-350 ABD ACD ABCD BD CD

  351-355 ABC ABCD ABD ABC ABD 356-360 ACD ACD BC AC AD

  361-365 BC ABD AC CD AC 366-370 ACD ABD ABC CD BC

  371-375 AB AD BC ABCD ACD 376-380 ACD BCD ABD ABD BCD

  381-385 BD BCD ABD ABCD ABC 386-390 AD ABD ABD BCD BCD

  391-395 ABCD BCD ABC AB ACD 396-400 ABC ABC BCD BCD ACD

  三、填空题

  401.操作整合 402.顺向迁移 403.监视策略\监控策略

  404.技能 405.官能心理学 406.强化

  407.操作技能 408.成就动机理论 409.替代强化

  410.维持和调节 411.成败经验 412.学习需要

  41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14.内部学习动机 415.实质性

  416.心理特征 417.概念学习 418.前习俗水平

  419.直观 420.避免失败 421.原型内化

  422.自律道德阶段 423.理性知识 424.自上而下的迁移

  425.操作性 426.正例 427.学习期待

  428.简缩性 429.共同成分\共同要素 430.高原现象

  431.社会契约 432.同化 433.认知结构

  434.避免失败者 435.负迁移 436.心智技能

  437.复述 438.命题学习 439.消退

  440.组织策略 441.两难故事法 442.陈述性知识

  443.学习策略 444.态度 445.从众

  446.经验类化说\概括化理论 447.学习层次 448.知识的学习

  449.他律 450.相对功利 451.符号学习\表征学习

  452.认知结构 453.先行组织者 454.试误

  455.准备律 456.道德认识 457.获得

  458.行为动机 459.认同 460.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461.言语直观 462.认知策略 463.抽象程度

  464.环境管理策略 465.变式 466.他律道德

  467.复杂程度 468.完形 469.概括

  470.感性概括 471.资源管理策略 472.惩罚

  473.原有认知结构 474.程序性知识 475.道德规范

  476.顿悟 477.命题 478.陈述性

  479.并列结合学习 480.理性概括 481.迁移

  482.正例 483.活动律 484.活动方式

  485.附属内驱力 486.派生类属学习 487.智力技能

  488.人本主义 489.促进 490.态度

  四、判断题

  491-495×√××√ 496-500×√××√

  501-505××√×× 506-510××××√

  511-515√×××× 516-520√√√√×

  521-525×√×√× 526-530××√×√

  531-535√×××√ 536-540×√×√×

  五、名词解释题

  541.【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42.【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543.【泛化】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

  544.【负强化】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545.【顿悟】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546.【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47.【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548.【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而要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54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50.【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551.【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52.【功能固着】指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功能),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功能固着干扰创造思维,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553.【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554.【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555.【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六、判断说理题

  556.说法错误。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而狗吃肉会流唾液这是属于生理现象,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属于条件反射。

  557.说法错误。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558.说法错误。负强化,即主要是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而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由此可见,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增强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而惩罚的目的在于抑制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559.说法错误。学习动机水平跟学习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般而言,动机水平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下降。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的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即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关系。

  560.说法错误。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有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也有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561.说法错误。泛化是指人或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相同的反应。如通常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典型的泛化。分化是指人或动物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而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二者是不相同的。562.说法错误。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倾向于追求成功及其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即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对他们吸引力最大,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当他们面对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563.说法错误。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所谓的发现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的学习。而意义学习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意义学习一般都是通过接受的方式实现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事物意义的。因此,意义学习并不等于发现学习。

  564.说法错误。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而学习策略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有意识、有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活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策略本身。

  565.说法正确。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学生在道德情感上认同师长,其道德认识才会与师长更加一致。

  七、简答题

  566.

  (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2)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

  567.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倒U型关系);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

  (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一般而言,动机水平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下降。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的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即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关系。

  568.(1)精选教材(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69.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70.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他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形成“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厉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2)习俗水平(10-20岁):好孩子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572.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根据皮亚杰的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无道德规则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权威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8、9岁之间,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而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

  (3)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自律道德始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

  573.(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74.(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经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575.(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管理

  (3)学习工具利用

  (4)其他人的支持

  (5)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576.(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