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近日,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中学向全国公开招聘数十名中学教师,其招聘要求中明确要求其应聘人员学历为博士研究生。该消息引起广大舆论的热议,既名校生的身份加上高学历的配置就一定能成为好老师吗?近年来,伴随着教师招聘的基本门槛不断提高,硕士、博士学历的毕业生成为了不少中小学入职的基本“门槛”,大量的高学历杰出人才选择中小学教育行业,客观上说明了教师行业的强大吸引力,也是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明显效果。但是,“唯高学历论”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师招聘“内卷化”的逐步显现。
【模拟题目】
最近,有新闻报道某些中小学在教师招聘环节中明确要求必须是博士研究生学历,请问,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对于题目当中所阐述的现象,我认为应该全面的看待这种问题,对于教师招聘而言,学历的追求有好的一面,也深藏着某些需要思考的方面,接下来我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某些学校的教师招聘还是存在着某些优点的。
第一,对学生而言,博士学历的老师带给学生的知识不会局限于课本,“额外的知识”将会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且,由于这类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能引导学生用较为新颖的思维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顶尖中学的学生,到后期教学过程中,普通教师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思考跨度,但博士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更先进、更多元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他们,从而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对博士老师自身而言,教师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寒暑假较长,薪资待遇也不算差,这也能吸引他们愿意投身到基础教育事业中来。并且,学校也为他们也提供了较为优秀的科研物质条件,在教学之余也有充足的时间搞搞科研,能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耽误。
第二,对学校本身而言,博士老师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平均素质,因为部分顶尖中学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升入211、985高校,但大部分教师却不是毕业于211、985高校,所以招聘博士教师更能提高整体师资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校师资教研能力向更专业化的方向深入,博士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大多数普通教师所缺失的,所以在教研方面,博士老师能够给学校带来更专业化更创新化的思路。另外,在学校管理方面,博士教师由于接受过比较专业的高等教育,在管理方面能够为学校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减轻其余老教师老领导的工作负担。
第三,对社会而言,博士教师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基础教育发展,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另外,顶尖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绝大部分都是高于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的,为社会提供了一定量的人才储备。
但是,单纯的追求高学历的教师人才也有着一定的隐患。
第一,这种单纯追求高学历的教师招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攀比”的嫌疑,某些中小学利用招聘进来老师的高学历“头衔”给自己脸上贴金,炫耀自己的师资力量,其实是一种不务实的浮夸表现。学校的本质工作本来是教书育人,却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制作“账面”上的好看,其实是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忘记了学校自己的本身身份,不仅会容易忽视教学的本质工作,而且也难免引起攀比学历的“浮夸”风气。
第二,更加根本的是,对于学校而言,教书育人的根本能力才是教师招聘的核心关键词,学校所要遴选的是合适的老师,而不应该是选择最高的“学历”。学历只是某个单一评价老师能力的客观角度,而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学校其实更多应该多多看重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说,高学历其实并不等于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学历比较高最多只能证明自己的读书能力比较厉害,而不能说明其人的教书能力有多厉害,两者之间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画上等号。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自己懂但是却不会教,可能是某些高学历人才在学校当中的致命缺点。自己心里懂而不会表达,也不会跟同学交流和沟通,或许是某些高级人才的关键性缺陷。
第三,学校在教师招聘环节上纯粹去追求高学历,也容易造成“唯学历论”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就业市场中的教师招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如今,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内卷化”的情况效应,这种追求高学历的招聘方式无形之中造成了教师行业应聘者之间盲目的竞争和比拼。特别是对于传统的师范生而言,就业压力可能更是成倍的增长。
第四,社会上出现这种高学历师资招聘的现象,也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也可能更深层次的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脱钩或者断档的情况。每年国家所培养的师资人才其实不在少数,但是其中的高质量高能力的教师人才又能有多少。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现象其实存在已经很久了,但是似乎解决的方式方法还没有跟上脚步。
那么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应对:
第一,学校招聘高学历的教师这个初衷无可厚非,但是其实更重要的是要看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对于某些自己能力强但是教书方法差的老师,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对老师们进行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从根本上补齐这些老师的短板,让他们的能力和输出形成正比。
第二,学校还是要踏实实地、务实之风,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一个学校应该做的事情。盲目的学历“攀比”,纯粹地制造招生噱头最多只能获得暂时性的收益,从长远来看,脱离了教书育人这个关键性的工作,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第三,对于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家而言,教育事业一定要注重平衡和改革,而不是高的高,低的低,制造了一种焦虑情绪。教师队伍的培养同样也要专业化、持久化、长远化,学历的侧重只是某个方面,而是否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人才才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真实标准。
最后,追求高学历的人才作为自己学校的教师人才储备其实从根本角度上来说无可厚非,但是老师这个职业更多的体现的是“教书育人”中的“教”和“育”能力,舍本逐末不能要,做好本职的教育工作才是每位老师每个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