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之始,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①转录得到的RNA是不是蛋白质?其实质是什么?②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呢?
然后教师将翻译过程比喻为破译电码的过程,并让学生完成一个破译电码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什么叫翻译。学生通过破译电码的小游戏,理解翻译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①mRNA上有几种碱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②mRNA上的4种碱基如何决定蛋白质上的21种氨基酸呢?③什么是密码子?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当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4种碱基就可以决定64种氨基酸,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组成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密码子表,说一说从密码子表中读到的信息。
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做密码子。在64个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2个起始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教师讲述:mRNA进入细胞质后,就与核糖体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将氨基酸运送到“生产线”上去的“搬运工”是谁呢?
学生根据上节课对三种RNA的了解,推测出是tRNA。进而引入tRNA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tRNA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讨论:①tRNA有哪些与其功能相关的结构特点?②根据tRNA的功能以及反密码子的特性,反密码子有多少种?③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区别?
学生通过读图。思考、讨论,归纳结论:tRNA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共61种。
教师屏幕上播放翻译的动态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教材上翻译的内容及静态图,分小组讨
论交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①翻译的场所在哪儿?②翻译的模板是什么?③翻译的原料是什么?它们由谁搬运?④翻译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观看屏幕上翻译的动态图和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及静态图,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问题:翻译的场所是在核糖体,以转录出的mRNA为模板,以21种氨基酸为原料,通过tRNA的转运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并对学生予以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表格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不同点,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分工合作。最后,教师邀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将本组设计的表格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后设计出表格。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巩固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的碱基数、mRNA的碱基数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三者大致的数量关系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出三者的比例为6:3:1。
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查漏补缺。
布置作业
采用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全班学生必做,完成课后习题。提高作业为选做,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史。
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
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密码子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tRNA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