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面试模拟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 面试模拟

2023福建教师资格面试模拟题:《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说课稿5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3-03-19 08:18

收藏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①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0~25倍。②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③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物质为什

  么能逆浓度运输?这些离子的运输都是被动运输吗?从而得出物质除了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外,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结论,进而引出主动运输,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新知

  环节一:主动运输

  教师多媒体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学生通过物质运输方向、是否跨膜、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四方面进行总结。并完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比较表格。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某些离子的运输(如K+、Na+),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辅助,需要消耗来自ATP的能量,这种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然后引导学生完整的概括主动运输的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主动运输的例子,然后思考主动运输的意义。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像大多数的离子,以及氨基酸等物质进出细胞,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环节二:胞吞和胞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会发现能跨膜运输的物质都是小分子,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病毒等颗粒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请学生观看胞吞和胞吐的动画模型,然后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举例说明胞吞、胞吐,并用语言描述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学生积极思考,得出胞吞胞吐的特点:大分子进出细胞时,通过膜结构,形成囊泡,从而进行运输,是一种不跨膜的运输方式,运输同时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胞吞和胞吐的内容阐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

  扩展延伸

  生物是一门讲练结合的学科,在学完新知后,我会多媒体呈现这么一道练习题: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介绍疾病的形成,渗透生命观念。

  归纳总结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会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以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作业布置

  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能够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我设置了这么一个课后作业:查找相关资料,探寻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

  说板书设计

  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不但布局合理,而且内容简练,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

  消耗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