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
活动一:探究不同土壤的特点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不同的土壤样本,大家先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生:先用肉眼看,看他们的颜色差异,再借助放大镜观察,比较颗粒大小。
生:用手摸、捻,感受粗糙程度。
生:还可以加水,用团揉的方法比较土壤的黏性。
师:你们真的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土壤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些方法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首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混淆三种土壤呢?
生:给不同的土壤标注记号。
师:对的,老师给它们分别编号1、2、3,下面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我看同学们各小组已经完成观察和黏性比较,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的结果?好,最先举手的第二小组的代表,你先来说一说1号土壤的特点。
生:1号土壤颜色较浅,呈浅棕色,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不易团成小球,说明黏性弱。师:其他小组是这样的结果吗?
生:是的。
师:很好,那2号土壤呢?三组代表来说。
生:2号土壤偏黄色,颗粒较小,摸起来非常滑腻。容易团成小球,黏性强。师:3号土壤有什么特点呢?四组代表举手了,你来说。
生:颜色暗棕色,颗粒大小不匀。可以团成小球,黏性居中。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准确,看来观察得都很细致。刚刚我们通过观察,比较了三种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和黏性,那么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如何呢?大家可以试着先猜测一下
生:1号土壤渗水性最好,2号土壤渗水性最差,3号土壤渗水性居中。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么去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行思考。生:将水倒入土壤中,观察水流过土壤的速度,流速快的渗水性好,流速慢的渗水性差。
生:在广口瓶上放入一个漏斗,在漏斗中放入相同质量的土壤,取水同时倒入漏斗中,观察流出水的多少,如果流出的水多,说明渗水性比较强,流出的水不多,说明渗水性不强。
师:说得很好,取水时还要保证水的质量相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吧,并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我看各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号土壤渗水速度快,渗水量多,说明渗水性强。2号土壤渗水速度慢,渗水量少,说明渗水性弱。师:非常好,这样的结果和咱们的预测一样吗?
生:一样。
活动二:土壤的分类
师:很好,为什么渗水性有差异呢?回顾咱们上节课学习的土壤的成分及刚刚总结的特让的差异进行思考。
生:土壤含沙量不同。
师:是的,按照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里面砂粒较多,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师:同学们试着将刚刚观察过的土壤尝试按照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分类。完成后小组展示分类结果。
师:这个小组的结果是1、2、3分别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其他组同学赞同吗?生:赞同。
活动三:不同土壤适于不同植物的生长
师:对的,这就是土壤的分类,不同土壤的差异也使得相应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异。现在有仙人球、水稻、月季和不同土壤的图片,老师把他们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试着连一连,找位同学来黑板上连。好,你来。
师:这位同学连线的结果是:仙人球——砂质土,水稻——黏土质,月季——壤土。同学们说对不对?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对。
生:不同植物适于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
师:是的,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可以利用不同土壤的特点来种植不同植物,但土壤污染也是咱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同学们观看视频,然后说一说防止土壤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不乱砍伐树木,植树造林。师: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