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笔试模拟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初高中历史学科模拟题47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2-01-19 13:09

收藏

  思想具有超越地域、民族和时间的永恒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在意大利的共和国(指古罗马共和国)中,这三种权力合在一起,所以,这里的自由比我们的君主国还要少。……同一个机构,既是法律的执行者,又拥有立法的一切权力。它可以用其一般的意愿来破坏国家,又可以用它的特殊意愿去摧残每个公民。——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我认真读过他(孔子)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四: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至少两位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主张。

  (3)材料三、材料四对孔子的认识有何不同?其各自的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