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陈述性知识阶段,行为程序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其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同,即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意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转化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自动化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结合题干描述规则向技能转变为转化阶段,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四个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题干中“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强调进行视觉和听觉两种活动,属于注意的分配。故本题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结合题干,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倾向,即为兴趣。故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按照评价作用的分类。按照评价作用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总结性评价出现在教学活动之后,用于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