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8.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施加教育惩罚时,应该要注意场合。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他们特别敏感,所以教育方法也要格外严谨,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段话说明( )。
A.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
B.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
C.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D.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39.家访可以防止“5+2=0”现象出现,这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疏导性
C.长善救失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40.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现德育工作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答案解析
3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故本题选B。
3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故本题选C。
3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运用。由题干可知,强调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已有品德水平,进而有区别的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故本题选A。
3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5+2=0”折射出了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家访可以有效的沟通教师和家长间的联系,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故本题选D。
4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这表现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