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国内外著名教育家代表著作及教育思想
1.中国古代时期(1)孔子
教育作用 | 教育对象 | 教学原则 | 教师观 | ||
社会 | 庶、富、教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孔子使用,朱熹提出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启发诱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 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 ||||
个人 | 性相近,习相远 | 学思结合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孟子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墨子①素丝说
墨子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②培养目标
墨子认为要建立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③获取知识的来源
“亲知”“闻知”“说知”。
(4)荀子
①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②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5)朱熹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①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
②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6)《学记》
教育作用 | 教学原则 | 教师观 | ||
社 会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教学相长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师道 尊严 |
预时孙摩 | “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 |||
长善救失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
启发诱导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
个 人 | 玉不琢,不成器 | 课内外 结合 |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
2.西方古代时期(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教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
“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2)柏拉图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其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卢梭曾盛赞《理想国》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
(3)亚里士多德
其教育观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4)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3.国内外近现代时期(1)夸美纽斯
著作《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端。
提出“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2)卢梭
卢梭的代表作为《爱弥儿》。(3)康德
著作《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
讲座中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4)裴斯泰洛齐
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把教育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还提出要素教育理论作为中小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5)洛克
洛克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
①“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②绅士教育
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6)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
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该著作也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①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②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
③“三中心”
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7)杜威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分别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社会。
新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它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
论,论述了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而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9)晏阳初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0)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①“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②“社会即学校 。③“教学做合一”
(1)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 育 的 创 始 人 之一。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早期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