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面试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2023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课间圈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3-12-21 17:57

收藏

  【热点链接】

  1.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踢毽子、丢沙包、打乒乓球、跳绳、与好友分享零食……是不少成年人对中小学时期课间的回忆。但据媒体报道,多地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受到限制,课间10分钟一洗往日的“快乐模式”,逐渐变成了除了上厕所,学生都要安静待在座位上的“课间圈养”模式。

  “‘课间圈养’,学生活动时间减少,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效率和视力,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活动,变为‘宅男’‘宅女’。”11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课间圈养”“安静的课间”,并非新问题。早在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2. @光明日报:下课铃响了,本该热闹的校园却仍然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孩子到户外活动,除了去卫生间不能出教室,只有在固定的课间时段才能去打水,甚至,在教室不许大声说话——近日,多地普遍出现的“中小学校课间圈养”现象登上热搜,引发众多家长、学生共鸣。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十余年前,就有媒体多次关注“寂静的课间十分钟”,呼吁“让孩子‘疯’一会儿又何妨”。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此前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可引人深思的是,既有呼声又有政策,这么长时间过去,为何“课间圈养”却仍是困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道难解之题?

  几乎每个人都明白,“课间圈养”养不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却为何长久走不出这个“怪圈”?“寂静的十分钟”背后,学校有哪些顾虑、家长有什么诉求、孩子有怎样的内心期待?怎样尽最大可能解决问题,把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3.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在一些学校,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有家长表示:孩子们只有喝水、上厕所才被允许离开教室。有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

  【政策理论】

  1.背景

  课间圈养是指一些学校在课间十分钟内,不允许学生离开教室,只能在教室内活动。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活动和身心发展。

  2023年10月28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平台热搜。原因是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引发众多家长共鸣。

  课间圈养的做法不仅违反了规定,背离了教育初衷,而且剥夺了孩子的课间乐趣,也违反了教育本质。教育部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并强调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2.意义

  学校对学生进行“课间圈养”,大致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教师习惯拖堂,下课铃响了,还不下课,短短10分钟就被挤占掉两三分钟,学生刚出教室就得回来,也就不愿意出教室。二是学校担心学生课间出教室“打闹”发生安全事故。

  3.问题

  (1)“课件圈养”会使得课堂学习效率降低了。让孩子们课间活跃一点,动静结合,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堂课45分钟,学校要求孩子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如果课间还不允许动一动,不允许他们大声说笑、做些游戏,那么下一节课也很难才能沉静下来,如此一来,课堂效率在实际上被大大降低。

  (2)“课件圈养”将使孩子们失去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结交朋友的机会。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课堂。一些活泼的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又是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不被鼓励到室外活动、休息,也会导致儿童视力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更易近视。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逼近60%。眼科专家普遍认为,防治近视,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学生每天至少有2小时户外运动。

  (3)对于不少家长担心的课间10分钟的活动会增加意外发生的可能性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共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取消课间10分钟的活动时间。我们需要看到,学校应将追求“零”过失率作为目标,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过失率要有一定容忍度,特别是对于在校园管理规范、校内设施安全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

  4.对策

  (1)是划出轻微伤害的免责范围。学生天性好打闹嬉戏,家长普遍要求孩子在校绝对安全是难以保障的,强调百分百的保障就必然催生“不出事为主”的管理模式,外化成课间10分钟消失。划定轻微伤害的免责范围事实上是增强学生自己对自身安全的责任意识,也为自主活动增大了空间。

  (2)是严格限制巨型学校出现。超越适度规模的学校和班级是导致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就近活动场地大大减少的主因。不均衡则是导致巨型学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过于严苛的管理追根溯源是教育的不均衡,适度规模的学校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就近活动安全空间,所以必须从源头上切实落实均衡,将所有学校限定在适度规模范围内。

  (3)是提升学校的规划建设的安全标准。在学校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为每间教室预留就近活动空间,低年级学生不上楼,校园内的操场离教室不能太远,学校的场地设施定期进行常态化安全隐患排除,走廊与楼梯够宽,拐角处圆滑处理,增加防护设施,加强安全巡查,制止危险性行为,确保栏杆、门窗安全。

  (4)是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可令学生终身受益,通过安全教育,增长学生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避险意识和能力,降低安全风险,可以大大减少课间10分钟发生危险的几率。

  (5)是建立健全安全救助体系。除了追责以外,应急救治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医疗、救护、保险、社会赔偿等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就会减小。可推行商业保险机制,防范并降低校方可能承担的安全风险,使受伤害的学生和家庭尽快获得救助。

  (6)是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安全上的协调与合作。保证孩子享有课间10分钟,改变课间“圈养”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互相理解,相互监督,携手合作。发现安全隐患,教师与家长可以及时相互提示或告知孩子,家长要对孩子在运动过程中难免的磕碰多一些理解与包容,信任学校和老师,出现问题积极沟通,依法理性维权。

  (7)是可以开发一些适合课间活动的形式与项目。没有条件保障学生课间去操场运动的学校,可以在楼道里设置走迷宫等益智游戏,或让学生为自己种的小植物浇水、松土,配徒手玩具箱、涂鸦墙、棋类或手工类活动空间,设立攀爬架、沙坑、仰卧起坐、跳格子等体育设施,各校可以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同时保障孩子们的安全。【知识运用】

  1、现在很多学校怕孩子出事、家长闹事,在课间将儿童“圈养”在教室里,取消学生的课外活动,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评分要点】

  (1)能够表明态度,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2)能够分析原因,如学校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怕家长找事、闹事等等。

  (3)能够指出危害,如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压抑孩子的天性,不利于素质教育,更阻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

  (4)能够对其给出建议,如学校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校方应通过多种方式来避免学生的安全隐患,教育部应发文出台相应规章等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