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本节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应用和特殊化,也是后面学习平抛等曲线运动的基础。此外,学习完本节内容,学生能够区别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之间的不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所以本节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二)通过牛顿管的实验,提高观察与推理的能力;通过打点计器的实验并对所得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高合作意识与归纳能力。
(三)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这节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好奇善问、创新意识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并不困难,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学生具有“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这样的前概念,这样的话,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与质量无关,成为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关键。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积累自由落体运动的直观经验,初步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讨论法: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采用实验导入法。通过演示硬币与纸片、硬币与纸团的下落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运动有影响。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空气,是否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是一样的?从而导入新课。
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导入,一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供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直观体验,有利于学生积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在实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面来,更好的调动学习氛围。
(二)讲授新知
在前面实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展示牛顿管实验,并在学生总结该运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在此,强调满足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为:1.物体只受重力;2.物体的初速度为零。
通过对比演示实验和回答问题,很容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比较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可以加强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已经学过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等,那么,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哪一种?
在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到底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中,采用第一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处理数据结果,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否符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此,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作出简要说明。从而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
这样采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能更深刻体会得到结论的科学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巩固练习
在本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利用直尺测量反应速度的活动,这样能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归纳小结
在此环节我会让学生畅谈收获,并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中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科学的道路并提升对物理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任务:课下搜集资料,查找地球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不同的原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把知识延伸到第二课堂,在自我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趣味性。
五、说板书设计
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自由落体运动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条件:①物体只受重力;②物体的初速度为0。
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一般取g=9.8m/s2。
本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