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务员笔试模拟

首页 > 福建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310

吉林分院 | 2023-06-20 09:02

收藏

  长期以来单纯的“输血”扶贫,虽然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自从基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大力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并将贫困户送上这些工作岗位,走出了一条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造血式”脱贫路子,扶贫之所以要从“输血”变“造血”,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量变引起质变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D项说法正确,首先明确本题的关键词为“输血”和“造血”。“输血”体现的是外界对于贫困地区的帮助,在哲学中属于外因。“造血”体现的是贫困地区内部通过发展优势产业,解决就业问题从而达到脱贫,在哲学中属于内因。最后将“输血”=外因、“造血”=内因,代入到题干中,就变成了外因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而内因真正带领贫困群众最终走向脱贫之路,充分肯定了内因的重要作用。可见D项正确。

  A项错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代入到题干中没有关键词与之相对应。

  B项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体现的是真理有其自身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并且待扩展和深化。但是题干中体现的两种脱贫方式不属于真理的范畴内。

  C项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代入到题干中,没有体现在脱贫过程中量的积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