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 质”一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
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普遍共识,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高度。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风向标。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对“素质教育”中“素质”的概念进行界定。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索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这四个方面。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東质教有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进步被确定 为我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t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表明"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一方面发展.把以淘汰、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 发展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助记小贴士
两个(个性)全(全体、全面)是(实践)新(创新)的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①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智 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连续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动。
1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有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由此得知素质教育的外延,以极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纵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术项教有在外征,其至组地了学校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