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解读
循序渐进是一个成语,意思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在教育领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他们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即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二、相关素材
(一)名言警句
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2.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胡居仁
3.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4.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5.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学记》
8.首先是循序渐进。每当我想起这一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最重要条件的时候,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从你的工作之始就要在知识积累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巴甫洛夫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0.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记》
(二)名人案例
1.【朱熹】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他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2.【钟会之母】三国时有一个叫钟会的人,钟会的母亲张氏很注意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钟会4岁的时候,张氏就教他读《孝经》,7岁时读《论语》,8岁开始读《诗经》。钟会从小就非常聪明,母亲教他的功课,他不费多大力气就领会掌握了。因此,小钟会学习起来就不太用心。母亲发现后,十分生气说:“我教的功课,你都会了吗?”钟会回答:“会了。”母亲让钟会背诵,钟会就流利地背诵;母亲让他讲解,钟会就详细地讲解。母亲又提出几个问题让钟会回答,这一下可把幼小的钟会难住了。母亲认真地说:“学习可不能骄傲自满,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才扎实。”从此,钟会开始静下心来,严格按照母亲布置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他10岁读《尚书》,11岁读《春秋》《左传》《国语》,12岁读《周礼》《礼记》,14岁读父亲钟繇写的《易记》。15岁开始,钟会被送到太学读书。临去太学前,母亲把钟会叫到跟前说:“我怕你学习不深入扎实,所以一直让你循序渐进。现在,你的基础已经打好了。从今以后,你可以独立地找书读,尽可能广泛地学习知识了。”钟会进入太学后,读了许多书,常常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后来,他成为魏国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将领。
3.【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自学高中课程时,时常犯急躁病,一个劲地加速,结果所学的知识成了“夹生饭”。这个教训使他领悟到:片面求快不符合读书的辩证法,必须循序渐进。后来,他就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做得多些,用五、六年时间才学完了高中课程。看起来高中课程学得慢了一些,但因为学得扎实,所以给后来学习大学课程带来了方便。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研究生的课。
4.【纪昌】先秦时期,纪昌去拜箭法高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好眼睛的基本功。他回家看妻子织布,练就圆睁眼睛,一点也不眨。飞卫让他练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纪昌把头发上的小虱子看成车轮。飞卫这才教他射箭,从此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5.【反例“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所以自种下后他便成天跑到禾田里去观察。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于是他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将禾苗一棵棵的拔高,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总算力气没白费,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农夫儿子听了之后,赶紧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三、范文剖析
循序渐进
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追名逐利,唯速度主义成了社会的通病。那么,在如此高速度运转的社会下,循序渐进无疑成了人心乃至社会浮躁的镇静剂。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践行循序渐进。(提出中心论点)
所谓循序渐进,即在学习工作中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解释“是什么”)当你在学习工作中践行了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时,你将会在事业中占据主动,收获成功的果实。
著名导演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在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成为最大的赢家,名利盛盈;然而获得如此殊荣的他并没有沉溺于掌声和盛赞中,而是静下来研究探讨下一部作品。因为他始终坚信循序渐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武器。他在《阿凡达》的创作过程中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构思到起草乃至技术投入都是一一按程序完成,十二年后,他带着《阿凡达》重磅出击,引爆全场,在整个电影界占据主动,再一次创下人生巅峰。由此可见,循序渐进地操作事业是成功的法宝。(通过事例,引出分论点1)
但是,由于当今社会金钱主义盛行,“速度快才是硬道理”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模式,循序渐进被遗忘了。以致于热心的教师们为了让差生迅速提高学习水平,给予他们的自尊在遭受着侵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纷纷牵着小孩走进娱乐园,践行“成名要趁早”的座右铭,殊不知孩子的成才需循序渐进,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最终孩子不是成才,而是成了“财”的机器,思想高质将会被渐渐抹杀掉;更甚者,“著名小孩”刘源源的父母在社会上公然推倒“成功需要循序渐进”的真理,大力推行自己的育才方法……呜呼,当家长们一轮轮地宣称成才需速度的时候,他们完全遗忘甚至抛弃了循序渐进,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古代方仲永“泯然众人”就是例证。因此,培育孩子,循序渐进方为硬道理。(通过事例,引出分论点2)
且看当今社会,因为道德日渐沦陷的问题,社会各界着急了,就搞来了一个“孝子工程”,倡导孝子“批量造”。从“批量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谬误正在吞食着循序渐进,批量造只是急于求成的代名词罢了,孝心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培养,细细体味、意识的。我们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想拯救道德,唯有社会各界都循序渐进,整顿社会风气,从而逐渐渲染人们,陶冶人们的性情。(通过事例,引出分论点3)
当然,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胶柱鼓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解放思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循序渐进!(结尾对分论点进行总结)
图图评析
本文从现当今的实际背景出发,自然而然地提出中心论点“循序渐进”。随后,作者其实使用了双层结构:一是不太明显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式,先解释“循序渐进”是什么意思,后论证为什么要“循序渐进”,最后简单总结“循序渐进”需要怎么做;二是在论述为什么要“循序渐进”时,分别从工作、学习、生活三方面进行分论点并列式论述。而且,在进行三个分论点论述时,作者一改以往先提论点后论证的写作模式,均先从举例着手,通过事例顺畅地引出论点,也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