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题共用题干)
男性,18岁,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 15~20个/HP,RBC 5~10个/HP
1.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理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
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
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答案:B
2.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
B.发生肠出血
C.转为慢性菌痢
D.发生癌变
E.合并败血症
答案:C
试题点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为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期末有效根治时可转为慢性。
3.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氏痢疾杆菌
答案:A
4.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C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5.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B
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E
7.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C
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
A. 2~7岁体格健壮的小儿
B. 3~6个月体格健壮的婴幼儿
C.低出生体重儿
D. 8~10岁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
E. 12~14岁青春期儿童
答案:A
9.男,40岁,4个月前发热、腹痛、腹泻,服药1天好转,此后腹泻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日,稀便有粘液,有腹痛、里急后重。体检:左下腹压痛。大便镜检WBC
20~30/HP,RBC 5~10/HP,发现有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菌痢
B.阿米巴痢疾
C.慢性菌痢
D.慢性血吸虫病
E.肠结核
答案:C
试题点评:阿米巴痢疾系右下腹痛,且较轻,无里急后重、镜检大便白细胞少量,与病人不符。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应是慢性菌痢,目前合并阿米巴感染。
(10~11题共用题干)
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
10.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胃肠炎
答案:B
试题点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畏寒发热均为典型菌痢表现。无慢性发作史,无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排除C、D,因此本题应选B。
11.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
A.四环素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庆大霉素
E.呋喃唑酮
答案:B
试题点评:见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章节。
12.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A
试题点评:轻型一般无脓血便,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中毒型常有休克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患儿不符。重型不是菌痢正确分型。因此应选A。
13.
5岁男孩,高热1天,腹泻6~7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反复惊厥,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临床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D
试题点评:患儿昏睡、神志不清,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属于中毒型。
第三节 霍 乱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及其分型。
2.流行病学:主要传播途径。
3.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
5.诊断:诊断方法及确诊依据。
6.治疗原则:补液疗法及病源治疗。
7.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
2.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弧菌的主要传染源。
3.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霍乱毒素的作用,主要病理变化是严重腹泻造成的严重脱水。
4.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吐血期,吐泻期,恢复期。
5.霍乱的诊断包括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粪培养阳性或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
6.霍乱的治疗原则: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液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
【历年考题点津】
1.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答案:C 医 梦园
2.男,28岁,船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
80/50mmHg,下列检查均有助于诊断,除了
A.血培养
B.血清凝集试验
C.大便悬滴镜检
D.大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E.大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答案:A
试题点评:米泔水样便为霍乱特点。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入血,而是通过其肠毒素致病。故血培养无意义。
3.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
A.畏寒、发热
B.声音嘶哑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
答案:C
4.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霍乱肠毒素
B.霍乱内毒素
C.腺苷酸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B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D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A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D
(4~5题共用题干)
5岁患儿,且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
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
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试题点评:患者脑膜刺激征(+),可排除A。流脑脑脊液以单粒细胞增高为主,流脑、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故应选D。
5.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立即应用脱水剂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D.立即应用退热剂
E.立即应用镇静剂
答案:A
试题点评:该患儿发生了脑疝,应立即脱水降颅压。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
A.软脑膜与脑皮质之间的腔隙
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C.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
D.蛛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E.软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答案:B
(7~8题共用题干)
23岁男性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三天为主诉人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末梢血象:WBC
23.0×109/L,异型淋巴10%,PLT 48×109/L
7.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
答案:C 医梦 园
试题点评:患者面红,腋下出血点符合流行性出血热,有尿蛋白,血小板减低进一步证实本病。
8.住院两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以扩容为主
B.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C.以应用激素为主
D.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E.以输入胶体液为主
答案:A
试题点评:该患者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此期治疗原则为:扩容,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其中扩容是关键。
1.用青霉素G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时,应注意
A.首次给予大剂量
B.首次给予小剂量
C.与链霉素联合应用
D.与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E.疗程10天以上
答案:B
(2~4题共用题干)
男,29岁,3天来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行走时小腿疼痛,伴有咳嗽。体检:体温39.8℃,面色潮红,结膜充血,视力正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无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肝肋下1.5cm。白细胞12.7×109/L,N
0.74,L 0.21,E 0.03,M 0.02。发病前常参加水田劳动
2.对确诊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清出血热IgM抗体
E.胸部X线检查
答案:C
试题点评:患者参加水田劳动,腓肠肌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钩端螺旋体病,故选凝集试验。
3.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青霉素G
B.磺胺嘧啶
C.吡喹酮
D.阿苯达唑
E.氟康唑
答案:A
4.病原治疗药物的应用原则是
A.静脉滴注大剂量
B.开始时肌注小剂量
C.疗程2周以上
D.每日只需用药1次
E.退热后即可停药
答案:B
试题点评: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是钩体病的确诊实验,初始用青霉素G治疗剂量过大可引起赫氏反应。
5.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
A.流脑
B.猩红热
C.钩体病
D.白喉
E.败血症
答案:C
6.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为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E.红细胞溶解试验
答案:D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特征是
A.大滋养体具有感染性
B.对外界抵抗力强
C.小滋养体有致病力
D.可吞噬红细胞
E.大滋养体可形成包囊
答案:D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点是
A.滋养体抵抗力强
B.包囊可传染他人
C.可在组织中形成小滋养体
D.各期溶组织内阿米巴都可致病
E.在病变组织中可发现包囊
答案:B
3.男,32岁,10天来腹痛、腹泻,每日大便4~6次,呈暗红色果酱样。体检右下腹压痛。粪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为9.1×109/L,红细胞3.7×102/L。对本例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便涂片检菌
B.粪便培养致病菌
C.粪便镜检寄生虫卵
D.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E.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答案:E
试题点评:该患者考虑是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具有致病性,仅查到包囊不能诊断本病。
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型是
A.包囊
B.小滋养体
C.大滋养体
D.裂殖体
E.配子体
答案:C
5.30岁男性农民,腹痛、腹泻半个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见血液及粘液,患者无发热,右下腹隐痛。粪便镜检:WBC
10~15个/HP,RBC满视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合并肠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血吸虫病
答案:C
试题点评:有腥臭味的黏液脓血便,无发热、左下腹隐痛是阿米巴痢疾的特点。故选C。
6.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选药物是
A.吐根碱
B.灭滴灵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砷
答案:B
1.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
A.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B.血小板增多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大单核细胞减少
答案:D
2.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
A.恶性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
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
D.粘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新的红细胞
E.疟原虫释放毒素
答案:C
3.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A
4.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
A.氯喹
B.奎宁
C.青篙素
D.伯氨喹
E.乙胺嘧啶
答案:D
5.
26岁男患者,家住沈阳,于12月突然发病,表现为发冷、寒战、高热、大汗后而缓解,隔日发作一次,已10天。体检:脾肋下1cm,余未见异常,末梢血化验;WBC
5.0×109/L,N 0.68,L 0.32,Hb 100g/L,血培养(-)。患者同年8月曾去海南旅游半个月。该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A.伤寒
B.疟疾
C.败血症
D.急性血吸虫病
E.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答案.B
试题点评: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规律性发作为疟疾的典型表现。
1.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巨脾型
B.腹水型
C.侏儒型
D.脑型
E.肺型
答案:A
2.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发生在
A.大肠壁和肝脏
B.肠系膜静脉
C.门静脉
D.肺和肠
E.肝和脾
答案:A
1.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
A.皮下可扪及直径约0.5~1.0cm大小椭圆形结节
B.多在躯干及四肢
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
D.皮下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
答案:D
2.对眼猪囊尾蚴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阿苯达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术
答案:E
3.男性,30岁,因反复出现癫痫大发作半年余,近一月来智力有所下降,经CT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应首先考虑的临床类型是
A.脑实质型
B.脑室型
C.软脑膜型
D.脊髓型
E.混合型
答案:A
试题点评:癫痫为脑实质受损后异常电活动的表现,故应选A。
男性,18岁,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 15~20个/HP,RBC 5~10个/HP
1.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理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
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
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答案:B
2.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
B.发生肠出血
C.转为慢性菌痢
D.发生癌变
E.合并败血症
答案:C
试题点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为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期末有效根治时可转为慢性。
3.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氏痢疾杆菌
答案:A
4.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C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5.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B
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E
7.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C
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
A. 2~7岁体格健壮的小儿
B. 3~6个月体格健壮的婴幼儿
C.低出生体重儿
D. 8~10岁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
E. 12~14岁青春期儿童
答案:A
9.男,40岁,4个月前发热、腹痛、腹泻,服药1天好转,此后腹泻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日,稀便有粘液,有腹痛、里急后重。体检:左下腹压痛。大便镜检WBC
20~30/HP,RBC 5~10/HP,发现有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菌痢
B.阿米巴痢疾
C.慢性菌痢
D.慢性血吸虫病
E.肠结核
答案:C
试题点评:阿米巴痢疾系右下腹痛,且较轻,无里急后重、镜检大便白细胞少量,与病人不符。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应是慢性菌痢,目前合并阿米巴感染。
(10~11题共用题干)
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
10.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胃肠炎
答案:B
试题点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畏寒发热均为典型菌痢表现。无慢性发作史,无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排除C、D,因此本题应选B。
11.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
A.四环素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庆大霉素
E.呋喃唑酮
答案:B
试题点评:见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章节。
12.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A
试题点评:轻型一般无脓血便,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中毒型常有休克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患儿不符。重型不是菌痢正确分型。因此应选A。
13.
5岁男孩,高热1天,腹泻6~7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反复惊厥,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临床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D
试题点评:患儿昏睡、神志不清,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属于中毒型。
第三节 霍 乱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及其分型。
2.流行病学:主要传播途径。
3.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
5.诊断:诊断方法及确诊依据。
6.治疗原则:补液疗法及病源治疗。
7.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
2.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弧菌的主要传染源。
3.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霍乱毒素的作用,主要病理变化是严重腹泻造成的严重脱水。
4.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吐血期,吐泻期,恢复期。
5.霍乱的诊断包括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粪培养阳性或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
6.霍乱的治疗原则: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液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
【历年考题点津】
1.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答案:C 医 梦园
2.男,28岁,船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
80/50mmHg,下列检查均有助于诊断,除了
A.血培养
B.血清凝集试验
C.大便悬滴镜检
D.大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E.大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答案:A
试题点评:米泔水样便为霍乱特点。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入血,而是通过其肠毒素致病。故血培养无意义。
3.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
A.畏寒、发热
B.声音嘶哑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
答案:C
4.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霍乱肠毒素
B.霍乱内毒素
C.腺苷酸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B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D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A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D
(4~5题共用题干)
5岁患儿,且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
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
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试题点评:患者脑膜刺激征(+),可排除A。流脑脑脊液以单粒细胞增高为主,流脑、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故应选D。
5.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立即应用脱水剂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D.立即应用退热剂
E.立即应用镇静剂
答案:A
试题点评:该患儿发生了脑疝,应立即脱水降颅压。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
A.软脑膜与脑皮质之间的腔隙
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C.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
D.蛛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E.软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答案:B
(7~8题共用题干)
23岁男性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三天为主诉人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末梢血象:WBC
23.0×109/L,异型淋巴10%,PLT 48×109/L
7.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
答案:C 医梦 园
试题点评:患者面红,腋下出血点符合流行性出血热,有尿蛋白,血小板减低进一步证实本病。
8.住院两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以扩容为主
B.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C.以应用激素为主
D.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E.以输入胶体液为主
答案:A
试题点评:该患者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此期治疗原则为:扩容,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其中扩容是关键。
1.用青霉素G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时,应注意
A.首次给予大剂量
B.首次给予小剂量
C.与链霉素联合应用
D.与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E.疗程10天以上
答案:B
(2~4题共用题干)
男,29岁,3天来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行走时小腿疼痛,伴有咳嗽。体检:体温39.8℃,面色潮红,结膜充血,视力正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无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肝肋下1.5cm。白细胞12.7×109/L,N
0.74,L 0.21,E 0.03,M 0.02。发病前常参加水田劳动
2.对确诊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清出血热IgM抗体
E.胸部X线检查
答案:C
试题点评:患者参加水田劳动,腓肠肌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钩端螺旋体病,故选凝集试验。
3.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青霉素G
B.磺胺嘧啶
C.吡喹酮
D.阿苯达唑
E.氟康唑
答案:A
4.病原治疗药物的应用原则是
A.静脉滴注大剂量
B.开始时肌注小剂量
C.疗程2周以上
D.每日只需用药1次
E.退热后即可停药
答案:B
试题点评: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是钩体病的确诊实验,初始用青霉素G治疗剂量过大可引起赫氏反应。
5.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
A.流脑
B.猩红热
C.钩体病
D.白喉
E.败血症
答案:C
6.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为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E.红细胞溶解试验
答案:D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特征是
A.大滋养体具有感染性
B.对外界抵抗力强
C.小滋养体有致病力
D.可吞噬红细胞
E.大滋养体可形成包囊
答案:D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点是
A.滋养体抵抗力强
B.包囊可传染他人
C.可在组织中形成小滋养体
D.各期溶组织内阿米巴都可致病
E.在病变组织中可发现包囊
答案:B
3.男,32岁,10天来腹痛、腹泻,每日大便4~6次,呈暗红色果酱样。体检右下腹压痛。粪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为9.1×109/L,红细胞3.7×102/L。对本例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便涂片检菌
B.粪便培养致病菌
C.粪便镜检寄生虫卵
D.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E.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答案:E
试题点评:该患者考虑是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具有致病性,仅查到包囊不能诊断本病。
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型是
A.包囊
B.小滋养体
C.大滋养体
D.裂殖体
E.配子体
答案:C
5.30岁男性农民,腹痛、腹泻半个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见血液及粘液,患者无发热,右下腹隐痛。粪便镜检:WBC
10~15个/HP,RBC满视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合并肠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血吸虫病
答案:C
试题点评:有腥臭味的黏液脓血便,无发热、左下腹隐痛是阿米巴痢疾的特点。故选C。
6.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选药物是
A.吐根碱
B.灭滴灵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砷
答案:B
1.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
A.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B.血小板增多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大单核细胞减少
答案:D
2.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
A.恶性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
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
D.粘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新的红细胞
E.疟原虫释放毒素
答案:C
3.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A
4.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
A.氯喹
B.奎宁
C.青篙素
D.伯氨喹
E.乙胺嘧啶
答案:D
5.
26岁男患者,家住沈阳,于12月突然发病,表现为发冷、寒战、高热、大汗后而缓解,隔日发作一次,已10天。体检:脾肋下1cm,余未见异常,末梢血化验;WBC
5.0×109/L,N 0.68,L 0.32,Hb 100g/L,血培养(-)。患者同年8月曾去海南旅游半个月。该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A.伤寒
B.疟疾
C.败血症
D.急性血吸虫病
E.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答案.B
试题点评: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规律性发作为疟疾的典型表现。
1.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巨脾型
B.腹水型
C.侏儒型
D.脑型
E.肺型
答案:A
2.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发生在
A.大肠壁和肝脏
B.肠系膜静脉
C.门静脉
D.肺和肠
E.肝和脾
答案:A
1.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
A.皮下可扪及直径约0.5~1.0cm大小椭圆形结节
B.多在躯干及四肢
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
D.皮下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
答案:D
2.对眼猪囊尾蚴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阿苯达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术
答案:E
3.男性,30岁,因反复出现癫痫大发作半年余,近一月来智力有所下降,经CT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应首先考虑的临床类型是
A.脑实质型
B.脑室型
C.软脑膜型
D.脊髓型
E.混合型
答案:A
试题点评:癫痫为脑实质受损后异常电活动的表现,故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