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试题资料

首页 > 福建公选遴选考试 > 试题资料

【遴选案例分析】遴选案例分析每日练(8.20)

公务员遴选网 | 2019-08-20 14:17

收藏

“忽悠”是北方俗语,既有胡说、欺骗的意思,也有吹牛、煽动、鼓动、怂题等含义,用意广泛,但与“诈骗”一词相比,性质更温和一些。人们对诈骗犯非常痛恨,对“大忽悠”则很多时候一笑了之。如果说熟人之间的“小忽悠”是一种调侃说趣,那么官场中的“大忽悠”则危害极大。“大忽悠”们实事干的不多,但特别会吹会拍,擅长欺上瞒下,他们迷惑上级、欺骗下级,忽悠能力极强,常常把大家弄得云里雾里。官场中的“大忽悠”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政治生态危害极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有效遏制了“四风”,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官场“大忽悠”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寻根溯源、标本兼治。

2018年年初,《人民论坛》针对公众心中的“官场大忽悠”问题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公众认为“大忽悠”的存在非常广泛,超九成受访者表示身边和周围存在“大忽悠”式的干部,其中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有而且很多”。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忽悠”的主要特征是“不干实事,但是特别会吹会拍”“嘴上功夫远远强于动手能力”“有一套缜密的忽悠话语体系,总能自圆其说”。可见,“能说会道”“嘴上功夫强”是公众对“大忽悠”最主要的印象。而“心怀叵测,且极其善于伪装自己”“喜欢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和“做起事来不讲原则、没有底线”也被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是官场“大忽悠”的主要特征。问及官场“大忽悠”的主要忽悠对象,近半数受访者选择了“下属”和“上级”,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群众”,还有两成受访者认为企业家也是官场“大忽悠”的受害者。

官场“大忽悠”得以存在,既有个人获取好处的原因,也有所在官场生态的原因。在个人层面,会忽悠可谓益处多多,受访者认为,“大忽悠”在自己的部门和单位“八面玲珑,深受领导赏识和喜爱”“总能得到比他人更多的晋升机会”“能力一般,却担任重要岗位”“总是有办法给同事留下很好的印象”。在社会层面,被忽悠对象“急于成事和升迁”“欲谋取个人私利”,是受访者认为导致被忽悠的最重要原因,加之“缺乏战略定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理想信念不坚定”,更让被忽悠者无力辨别“大忽悠”与真正干事者。

公众认为,“导致形式主义不断蜜延和扩散”“破坏了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削弱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是官场“大忽悠”造成的严重后果。

问题:请谈谈你对“大忽悠”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忽悠”现象广泛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强但做事能力明显不足,忽悠对象涉及下属、上级、群众和企业家等,其存在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国家要解决好该问题,需要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干部激励鞭策制度,营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环境。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