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具有12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现有旗山、鼓山等校区,设有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全日制在校生共21096人。学校正进入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新阶段,聚力人才强校,在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服务和融入新福建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现因工作需要,拟在人员控制总量内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52名,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心健康,符合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
3.取得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认证书等各项资格认定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
4.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不超过45周岁,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或紧缺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招聘岗位 | 招聘学院 | 学科专业名称 | 学历学位要求 | 需求 |
1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 | 博士 研究生 | 3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 | 博士 研究生 | 3 |
3 |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移动通信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 研究生 | 3 |
4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建造与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博士 研究生 | 3 |
5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乡规划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设计、人文地理学、材料学、土木工程、历史文物保护 | 博士 研究生 | 3 |
6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博士 研究生 | 3 |
7 | 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 研究生 | 3 |
8 |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博士 研究生 | 3 |
9 | 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市政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机工程、机器人或自动化方向)、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学、税务、税收学 | 博士 研究生 | 3 |
10 | 互联网经贸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 | 博士 研究生 | 3 |
11 | 人文学院 | 南岛语族研究(含语言学、考古学、文化遗产、民族学、人类学等)、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新闻传播学、广告学、新媒体营销、新媒体 | 博士 研究生 | 3 |
12 | 法学院 | 经济法、民商法、法理学、知识产权、社会法、国际法等相关专业 | 博士 研究生 | 3 |
13 | 设计学院 | 设计学、工业设计、艺术学理论、建筑学、教育学、文化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游戏动画、交互设计等数字艺术相关专业 | 博士 研究生 | 3 |
1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 博士 研究生 | 3 |
15 | 体育教研部 | 体育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 博士 研究生 | 3 |
16 | 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 海洋技术与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博士 研究生 | 4 |
17 | 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 海洋科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 研究生 | 3 |
三、引进待遇
单位:万元
类 型 | 工资、福利待遇 | 科研启动费 | 安家费(含租房补贴) | 住房 补贴 | ||
工科 | 理科 | 文科 | ||||
高水平领军人才 | 薪酬≥200万元/年 | 自然科学类≥3000 人文社科类≥1000 | 提供精装别墅一套在职过渡居住;同时提供安家费(含租房补贴)150万元、住房补贴350万元。 | |||
高水平杰出人才第一层面 | 薪酬≥150万元/年 | 自然科学类≥1500 人文社科类≥500 | 提供精装别墅一套在职过渡居住;同时提供安家费(含租房补贴)100万元、住房补贴200万元。 | |||
高水平杰出人才第二层面 | 薪酬≥80万元/年 | 自然科学类≥700 人文社科类≥200 | 提供精装别墅一套在职过渡居住;同时提供安家费50万元(含租房补贴)、住房补贴150万元。 | |||
高水平杰出人才 第三层面 | 岗位奖金24万元/年,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 自然科学类≥300 人文社科类≥75 | ≥30 | ≥70 | ||
作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的博士生导师、教授 |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12万元(每月2000元,发满5年)。 ★尚未具有副教授职称的青年博士后、博士,享受三年副教授同等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 ★受聘苍霞杰出学者、苍霞特聘教授、苍霞青年学者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同时分别享受每年10万元、7.5万元、5万元的工作津贴。 | 50~300 | 40~100 | 35~75 | 25 | 48~58 |
具有博士学位的 教授 | 30 | 20 | 10 | 15 | 35~40 |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或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海外背景的博士 | 16 | 12 | 8 | 12 | 28~33 | |
博士 | 12 | 8 | 5 | 10 | 26~31 | |
优秀博士可申请人才特区直聘、预聘教授或副教授,引进待遇一事一议。 | ||||||
引进团队 | 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成员享受以上相应人才类型的引进待遇;其它相关配套条件面议。 | |||||
备注: 1.住房补贴:包含省引进人才住房补助。 2.符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福建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条件的优秀人才,学校给予支持推荐申报,入选后可享受相应待遇。 3.配套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 4.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入住学校福州大学城公租房等公有周转住房。 |
四、信息发布
本招聘方案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福建就业网和福建理工大学人才招聘网站公开发布。
五、报名和资格审核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岗位成功招聘截止。
2.报名方式:
(1)凡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报名阶段不接收纸质材料。应聘者应填写《福建理工大学引进人才应聘表》,在应聘表中填写的相关信息需要提供相对应的佐证材料,以扫描件压缩包形式发送至福建理工大学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邮箱(rsc@fjut.edu.cn)以视报名。邮件标题及附件名称以“姓名+应聘学院+应聘需求学科专业”方式命名。
(2)相关佐证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本科阶段以来的学历学位)、职称证书、近五年学术论文及检索证明、科研项目、重要获奖情况等。
资格审核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报名,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任何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招聘条件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资格,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应聘材料恕不退还,请自行保留备份。
六、考核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闽人发〔2006〕10号)有关规定,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
七、体检
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未按时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
八、公示
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条件要求的拟聘人员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福建就业网和福建理工大学人才招聘网站公示。
九、聘用
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十、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69号福建理工大学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邮政编码 :350118 联系人: 张老师
联系电话 :0591-22863042 传 真:0591-22863047
学校网址 :www.fjut.edu.cn E-mail:rsc@fjut.edu.cn
原文链接:http://rst.fujian.gov.cn/zw/ztzl/zxzt/sydwrczp/gccrczpfa/202409/t20240920_6524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