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补录公告已公布!本次补录计划招录3911人,其中3000余个计划招录应届毕业生。报名条件为参加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且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合格的人员。于5月8日8:00至5月10日18:00期间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往年国考补录进面分数。了解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福建华图教育!
公告 | 点击查看 |
岗位表 | 点击下载 |
报名时间 | 2024年5月8日8:00至5月10日18:00 |
报名入口 | 点击报名 |
资格审查 | 2024年5月11日8:00至5月12日18:00 |
进面名单 | 2024年5月13日之后 |
一、国家公务员补录公告之疑问解答
1.国考补录只需要面试吗?
国考补录不需要笔试,仅需要面试,面试仍以结构化小组/结构化面试为主。
2.国考为什么会出现补录的情况?
原岗位没有招满,或者是有新的岗位需要人员,所以在每年中旬都会出现国考的补录公告。
3.国考补录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除具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规定的资格条件外,报考者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参加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
(2)符合拟报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3)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同时达到拟报考职位和原报考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且考试类别相同。拟报考职位设置了专业科目笔试条件的,专业科目笔试成绩还须同时达到合格分数线,且考试类别相同。
(4)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中,尚未被原报考职位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4.资格审查内容是什么?
资格审查一般依次按照报考者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两项成绩均相同的人员,一并进入资格审查;对于设置了专业科目笔试条件的职位,资格审查依次按照报考者合成成绩、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三项成绩均相同的人员,一并进入资格审查。各职位审查合格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达到规定的比例后,招录机关不再对其他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二、国家公务员补录之面试题目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补录不需要笔试,仅需要面试。面试的形式主要以结构化/结构化小组为主。以下为同学们带来面试例题与解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福建华图教育。
点击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考情分析
【例题】针对前不久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应聘深圳私立中学的现象,有人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有人认为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请问你怎么看?
【审题分析】
1.揭示背景: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择业观的多样化呈现
2.关键信息:清华、北大高校毕业生应聘深圳私立中学
3.分析的方向:针对不同观点表明态度,分析背景、影响及对策。
【主要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近年来,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潮。针对题干中提到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有人认为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赞同第一种看法。
第二种看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下的中国实际。过去名校标签使得社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形成了刻板印象,将名校毕业生禁锢在某些求职领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选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在企业大放异彩,更有一部分人选择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用知识反哺社会。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迎来了一批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当时也被网友认为是大材小用,但是疫情期间,已经充分显现出在未来中国的基层治理当中,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更高端的人才来参与。“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工作做好了,基础教育做好了,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对于进入私立中学的这些高校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学校为了吸引人才,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福利,有“前景”,也有“钱景”,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科技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大,归根到底都需要人才,而要想培养更多的人才,基础教育乃是重中之重。私立中学同样承担着相应的教育属性,高端人才下沉到中学也能更好的助力国家教育的发展。华为企业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提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到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实际上是看到中国日益强大,担心中国的综合实力赶超美国。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不断的完善,中国人才的储备十分充足,过去的中国在追赶美国,而现在的中国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在部分领域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国的全面崛起,是因为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飞速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教育的进步使得我们各领域都有大量高端人才,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虽然现在这些高校毕业生愿意参与到基础的工作中,但我们还是应该反思,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大材小用、资源浪费?我们应该如何入手,才能让这些人扭转这样的看法,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基础工作中?要实现这些,有三点需要着重落实:
第一,各高校可以在学校开展以“青年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扎根基层的意识。还可以邀请一些毕业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讲述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二,各地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高学历人才提供晋升空间和福利,吸引人才参与当地的各项事业。
第三,媒体也应积极发挥宣传作用,比如,大力宣传各地评选的“最美教师”“最美基层工作者”,用他们的动人事迹影响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从而促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以此为榜样,参与到基础工作中来。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一群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优秀人才会在各个领域落地开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