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通过对粗盐的提纯,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继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进一步学习溶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粗盐的提纯。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掌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通过去除粗盐中杂质问题的解决,归纳出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并总结出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粗盐提纯的过程以及过滤、蒸发基本操作要点。
【难点】
混合物的分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从回忆海水晒盐的原理开始,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明确“蒸发”这种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其二是让学生明确此法得到的盐是含有杂质的粗盐。而粗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价值不高,由此使学生明确“粗盐提纯”的意义,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通过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环节二:新课讲授
要除去粗盐中的杂质首先必须知道杂质是什么。所以,我会先出示一带粗盐和一带日常的食盐给学生观察两者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晒盐的方法”及“海水中的离子”的有关图片,使学生明确粗盐中既有不溶性的泥沙又有可溶性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此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识图获得信息的能力。明确探索之旅的任务。
要完成此任务,我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出实验方案,然后交流方案。交流的过程中主要思考以下问题: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什么?除去泥沙的操作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据此,使学生明确“过滤”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观看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的提纯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自己的试验方案进行对比。在确定了实验方案之后,接下来再让学生说出实验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然后我先进行过滤的演示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回答操作过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过滤器是怎么制作的,通过这种方法强调过滤的注意事项。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过滤的操作方法为“一贴二低三靠”,为之后到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做好准备。
我会继续进行演示实验并且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操作过程,并小组讨论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蒸发是如何操作的?为什么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什么时候停止加热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加深对“蒸发”这种分离混合物的理解。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蒸发过程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且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分工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学生来回答“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提问食盐中除了不溶性的杂质,还有其他杂质吗?应该怎么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