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城市都有城墙吗?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古代的城市似乎必然有城墙,尤其是都城,高耸的城墙彰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城墙的失守往往意味着帝国的末日。明清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隋唐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城……这些城内的里坊格局,外围的高大城郭,构成了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A.帝国都城的发展演变
B.古代都城城墙的作用
C.皇权与城市格局的关系
D.没有城墙的中国古代城市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这道题如果只看尾句,应该是“明清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隋唐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城……这些城内的里坊格局,外围的高大城郭,构成了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这一整句,但是这句话涉及的话题是“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如果保持话题一致很容易选到A选项。反正尾句话题落脚点好像是找不到D的逻辑的。那么为什么这道题不符合常规做题逻辑了呢?这里就是要注意,我们的话题落脚点“多”在尾句,也就意味着会有落脚点不在尾句的情况,怎么判定呢?当尾句不独立的时候,话题落脚点就要到前文找了。为什么这个题尾句不独立?因为尾句看出来很明显是城市的罗列,也就是一个例子。例子是为了前文所服务的,因此这道题的话题不在例子本身,而应该在前文寻找,阅读第二句很容易选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