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首先,教材是教学的评判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我想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送别》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C调,4/4拍,情绪舒缓。是影片《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作者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故人。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体会友情的珍贵,并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通过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四四拍节奏规律及附点节奏演唱技巧,提高自身的音乐演唱能力。
3.学生能够掌握附点节奏演唱技巧,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和生活感到好奇有趣,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讨论法,聆听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说学法
我确定如下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结合着教师的问题,聆听旋律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我会先为大家朗读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并提问: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有请学生思考回答。进而引出本节新课《送别》。
这样设计,既拓展了学科综合,又加深了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二)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作品《送别》,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通过初次认真的聆听,学生能够说出这首作品的速度为中速。
之后再次欣赏《送别》,并提问学生歌曲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边画旋律线边聆听歌曲进而得出歌曲的情绪是舒缓、深情地。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了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分段欣赏做了良好的准备。
(三)学唱歌曲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请学生们同我进行发声练习,采用气息结合进行发声练习,这样的练习既保护了学生的嗓音,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一起用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并提问:歌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由学生自由回答,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这首歌曲通过一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李叔同与朋友分别的不舍,我们要学会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最后,我会进行二声部学唱。首先学生跟老师的钢琴先唱低声部。在熟悉旋律后加入歌词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反复记号;然后在学生掌握第二声部的演唱后,巩固一遍第一声部。女生演唱第一声部,男生演唱第二声部,注意配合的齐、准、合。教师指出演唱中的细节问题:第一声部的声音不要过大,否则会盖过第二声部,同时要注意气息要稳,在唱的过程中不要断。最后教师指挥,学生交换声部再次完整且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
通过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能很好的带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真正理解、把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巩固提高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以作品为主题,请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珍贵的友情。学生进行展示。最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让我们一起珍惜友情,心存感恩,学会珍惜。
这样做:强调了音乐实践,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更能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场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五)小结作业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根据板书,通过提问方式,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最后升华主题,体会音乐的风格魅力,感受歌曲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开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进而珍视友谊。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同学们回去关于友人惜别的歌曲我们下节课来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检验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把握,从而引发情感升华,最后体现音乐文化多样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