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师面试

首页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2023福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技巧:《拾穗者》教案

教师招聘网 | 2023-06-25 10:06

收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米勒的《拾穗者》作品,及其所代表的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鉴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对比,教师的讲解、体会来学习现实主义的真实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实主义的美感,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学会尊重劳动、体验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及其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

  对现实主义风格特点的把握及其画面背后的感情理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供图片,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提供,请同学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说说画面里描绘了什么场景。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拾穗者。

  活动二:赏析作品,感知分析

  (一)感知体验画面内容

  ①展示米勒《拾穗者》。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画面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在什么场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贫苦的妇女在田地里拾取遗落的麦穗。

  (二)感知体验画面色调

  1.寻找邻近色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1、画面中都能发现哪些邻近色?

  2、画面中的色调是一天中的哪一时刻?

  教师总结:这种午后的暖黄色调,会营造出温馨动人的感觉,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三)感知画面造型

  ①课件展示《拾穗者》油画与现实生活照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赏。

  ②教师设问“两种画面效果如何?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造型类似,都力求真实朴素的再现世界,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四)感知作者

  ①课件展示米勒其他的作品,共同总结米勒的题材特色。

  ②教师设问“通过这些作品能知道米勒的创作风格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切近生活,关心底层民众,对生活对劳动者有强烈的尊敬和怜悯之情。

  活动三:对比分析,自由表达

  (一)教师再次展示《拾穗者》、《呐喊》

  引导学生从内容、色调、造型、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这两幅作品进行分析,并且进行自己的感受的交流。

  (二)课堂展示,教师总结

  分小组进行讨论后随即挑选小组代表进行表达

  活动四:总结回顾,小结作业

  教师口头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