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对好坏,利害、荣辱关系的思量,以产生对集体生活与个人行为的合理秩序的道德需求,进而形成有益于生存、关爱、尊严的态度,这说明( )。
A.品德发展是连续发展的过程 B.个体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助力
C.品德是个体在活动和交往中的自我建树 D.品德发展是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度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福州教师笔试模拟
2023年福建教师招聘笔试每日一练(145)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 2023-03-02 07:50
收藏
1.学生对好坏,利害、荣辱关系的思量,以产生对集体生活与个人行为的合理秩序的道德需求,进而形成有益于生存、关爱、尊严的态度,这说明( )。
A.品德发展是连续发展的过程 B.个体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助力
C.品德是个体在活动和交往中的自我建树 D.品德发展是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度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