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要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