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务员笔试模拟

首页 > 福建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2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456

山东分院 | 2022-06-03 14:13

收藏

  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做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替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肉食悖论”的概念,即“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第二句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对策,通过“语言伪装”这一方法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第三句和第四句为举例论证,支撑前文对策。通过分析可知,主旨句为第二句的对策句,强调“语言伪装”这一方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没有说到“语言伪装”的作用,非文段重点,且“自欺欺人”表述错误。B项和C项:缺少核心话题“语言伪装”,且B项“日本人”为举例论证的内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