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厦门的公务员考试正在如火如荼的报名中,于2月18日17:00关闭报名通道。还没报名的同学要加紧了!本次笔试将在3月26日至3月27日进行,完成报名的同学就要抓紧时间复习了!在考完试后,大家等着成绩的公布了,为了大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我们为大家提供了本次考试的成绩查询入口,点击下方图片,预约笔试成绩查询,我们将在成绩公布的第一时间通知大家!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福建华图教育!
笔试成绩查询时间:2022年4月29日后
笔试成绩查询入口:福建公务员考试录用网
2022年福建省考公告资讯汇总:2022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告
一、厦门的公务员考试之行政执法类申论
2022年厦门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申论考试科目的试卷有所变化,往年采用普通岗和乡镇(街道)岗双份卷子考试的模式,而今年则是3份不同的试卷,分别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别命制试题。那么以下我们就来看看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考试应该注意哪些吧!
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下面就带给大家考查能力要求的基本介绍以及体例分析:
考查能力 | 能力解读 |
阅读理解能力 | 要求考生能够确定资料涉及的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主要信息及其相. 互关系,并对资料涉及的观点、事实予以解释,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事物的 未知部分进行合理推断 |
依法办事能力 | 要求考生能够确定资料涉及的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主要信息及其相. 互关系,并对资料涉及的观点、事实予以解释,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事物的 未知部分进行合理推断 |
公共服务能力 | 要求考生要具有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执法的同时要为群众排忧 解难,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深刻领会并践行执法为民的原则 |
文字表达能力 |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说明陈述、阐释等表达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对事件、 观点的看法 |
应用文写作题能力分析
应用文写作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稿写作高手现在也成为了公务员队伍中的稀缺人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文写作非常重要。当然,在考试中应用文写作占据的份额也非常大,随着考试命题实务性越来越突出,作为最直接考查考生工作能力的题目,应用文写作题在试卷中的题目数量逐渐提升、分值占比也越来越高。
我们首先来看看大纲是怎样要求的: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现代汉语),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通过大纲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
1.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陈述、议论,那么我们写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说明情况、陈述观点或行动要求、论证自己观点并说服别人;
2.语言文字应该准确规范,要结合情景和写作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
3.文中应该有思想观点的呈现,在考试中就是命题人的意图,再具体一点就是题干中设定的写作目的。
应用文写作不仅仅是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是大纲中其他能力要求与文字表达能力的结合,文章写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技巧、思维方法等都是适用的。
二、厦门的公务员考试之每日一练
【例题】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刘阿姨在孩子电动玩具中,从不使用镍镉电池,更喜欢使用充电电池
B.小李个人比较讲究卫生,在食堂就餐时经常选择一次性木筷和纸杯
C.老王对食材比较讲究,喜欢简单烹饪的天然食品,不喜欢反复加工和带防腐剂的食品
D.某装饰公司宜传新的家装理念,强调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倡导旧家具翻新利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使用充电电池,是出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符合定义;B项: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杯,不属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不符合定义;C项:老王喜欢简单烹饪的天然食品,是一种节约资源的行为,符合定义;D项:装饰公司强调使用天然材料,倡导旧家具翻新,是出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相关推荐——————
以上就是福建华图教育带给大家的2022年省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入口以及行政执法申论解答思路,以下为大家推荐一些笔试课程礼盒,点击以下链接进入购买领取学习,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2022福建公务员省考书课包——图书+资料+网课
2022福建省考公安专项成警计划大礼盒——备考图书资料
行测网课——2022年福建公务员《公考联盟行测专项班》网课
申论网课——2022年福建公务员《公考联盟申论专项班》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