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类题
(1)善于运用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思维
当题干中要求分析原因、分析危害、分析意义、分析作用、分析表现等等的时候,考生在阅读材
料、提炼要点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并能对给定词句信息作出适当的推理。
(2)善于理解词句的“语境意”
当题干中要求解释、阐释某个词语、某句话的含义时或者要求对某个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时,考 生在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分析出“词语、句子” 的在具体资料语段中的“语境意”。
A如果问:“意思、定义、含义”,则只需要问什么答什么,答出资料中这一“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即可,如果资料中是通过例子来解释词句的,在答案中也需要体现出来。
B如果问:“理解、全面解释”,则先问什么答什么,然后,资料中有什么答什么。
2022年广东省考-考前30分(乡镇)
C解释句子可以通过拆分的方式,即把句子中的“关键词”分别进行分析解释,最后加上总结即可。
(3)善于根据“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来表态,谈看法。
当题干中要求对某个现象、某个观点、某个行为进行评价或者谈看法的时候,考生在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的过程中,需要学会通过特定的词句提示或者通过文章的逻辑,来推理出“命题人的态度、观点”。然后根据给定资料寻找“论据”来论证这个“态度、观点”。
一般考生可以遵循:
A表达观点
①正确:支持、赞同、正确、理解、很重要等;
②错误:片面、偏激、不科学、不支持、反对、存在……问题等;
③部分正确:不完全正确、需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④不能判断:尚需观察、尚不能确定。
(注:如果明确要求判断正误必须写出对或错)
对观点(或社会现象)结合材料进行解释,材料中没有解释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简单解释。B论证观点
判断是否是论据的依据:材料中的对表态有利的信息都是理由。
C得出结论
可针对观点(或现象)提出简单对策;可再次对观点进行肯定或总结。
(当观点和现象不完全正确,或材料中出现了对策时,则结论部分写成对策。除此之外,结论可以是评价的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