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认知思维
——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知题是结构化面试中常考的一类题型。在军队文职面试中,认知类题目也时有出现。小伙伴们对于这类题型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比较固定,无非就是表态、分析加对策。恨它是因为这类题型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答题时简单地罗列要点很难拿到高分。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种辩证思维方法,名字叫“否定之否定规律”,帮助小伙伴们解决回答现象认知题时思维不够深入的难题。
首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会回答:“就是有好有坏”或“就是利弊参半”……总之就跟煎烧饼一样,正面煎煎再反过来煎就对了(PS:躺枪了没?!)。小伙伴们别慌,其实你们的理解也没有错,只不过是不够全面。辩证思维一方面具有两面性。社会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思维去做简单判断,而是要看到其中利弊皆有。另一方面还具有动态性,即强调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从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否定之否定规律”。
听到这里,小伙伴们可能会有点懵。没关系,咱们直接结合题目来讲。“否定之否定规律”应用到答题中其实就是分成三步来作答:第一步,提出观点A;第二步,否定观点A;第三步,否定第二步,即阐述第二步的逻辑不成立,最终还是肯定观点A。具体看范例。
例题:近年来,部分网络传言说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的行为不值得,甚至有人说堵枪眼这种行为不可能。对此,你怎么看?(2019年7月9日下午广西军队文职真题(崇左市-干事岗)真题)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梳理思路如下:
第一步—肯定: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不尊重英雄、亵渎英烈。
第二步—否定:可以理解,时代不同、认知观念就会发生变化。
第三步—否定之否定:要引起警醒,长远来看,这种言论背后的价值倾向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来分析上面思路:第一步给出肯定观点,强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必须要尽快纠正。第二步,提出反对意见,说明存在即合理,新时代下环境不同,有不一样的声音出来很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呢?原因就在于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精髓。
在战争年代,人们渴望和平宁静的生活与战火纷飞的现实矛盾尤为突出。在这一矛盾的驱使下,许多战士以身许国的信念格外坚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悄然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为此,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抬头。于是有人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产生错误认知是正常的。
然而矛盾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新矛盾带出认知偏差的新问题很正常,但不能把矛盾变化作为掩饰问题的借口,重要的是看到问题的背后是教育引导滞后、价值观的扭曲。
社会在发展,矛盾也在转变,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英雄事迹背后的精神。一方面,单单站在过去的历史长河里学习英雄事迹是不可取的,英雄精神为只会被束之高阁。我们应当联系当下,以史为镜,加以应用。这也是当下加强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之一。另一方面,仅仅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去学习英雄事迹更是不可取的,英雄精神可能会水土不服,甚至会引发题目中的错误观点。所谓英雄事迹不会过时,但传承和应用英雄精神的方法要与时俱进。
有了这样一个理解的过程,我们对于烈士行为及其背后精神的认识实质上是更加全面与深入了。这也是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即在肯定、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随着矛盾的改变,这种认识其实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没有止境。
如果我们在面试答题时,能够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矛盾去展开论述,思维深度自然就体现了出来。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使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答题的优势:
第一,态度非常明确。虽然我使用了辩证思维,正反也都进行了论述,但有了第三步的阐述后,我实质上是给出了明确的态度,观点非常清晰。
第二,逻辑环环相扣。第二步是针对第一步提出反对意见,第三步又是贴着第二步来支持第一步的观点。整个论述过程不是相互割裂的。
第三,思维是动态的。分析对象时,我们不是简单地去展开阐述,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对象发展背后的本质。
好了,今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给小伙伴们介绍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能多拿题去练习,把这一方法内化于心。如果大家还有兴趣,可以关注华图教育的官网,里面有更多的干货等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