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内容讲述公元前 630 年,秦、 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的事情。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之 际,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2.《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文章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 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 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 英雄荆轲的形象。
3.《鸿门宴》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文章叙述了公元前 206 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及刘邦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对 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 朝的原因。
4.《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作者是鲁迅。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 一,1926 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 22 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 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 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5.《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作者是巴金。文章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如何和包 弟建立深厚的感情。然而,文革时期,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作者出卖了包弟,把它送上了 解剖台。巴金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 而是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将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 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人们要有勇气剖析自己,大胆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