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认知过程中的三种机能
(1)同化 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 构 中,构 成 自 身 新 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2)顺化 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 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
(3)平衡化 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 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 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
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 吸收外界知识; ②获得物体恒存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 始 出 现 表 象 和 形象图式;
②思维具有刻板性;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代表 实 验 是 皮 亚 杰 的 “三山实验”; ⑥泛灵论。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具体逻辑思维; ②思维可逆; ③获得了“守恒”关系; ④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①思维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能 够 根 据 逻 辑 推 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②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③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 ⑤思维具有灵活性。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 果 茨 基 提 出 了 四 个重要的问题:
(1)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 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 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内化学说
(4)支架教学 教学支架就是在学生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 水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二、中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
(一)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1场.场独独立立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 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 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 时敏感性差,喜欢独处不善于社交,更擅长自然学 科,动机方面倾向于内部动机。
2场.场依依存存型型的人在加工信息 时,对 外 在 参 照 有 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 问题时往往依赖于环境,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 对方的感受,易受暗示,容易盲从,善于社交,更擅 长社会学科,动机方面倾向于外部动机。
(二)沉思型与冲动型 1沉.沉思思型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2冲.冲动动型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三)辐合型与发散型
1.辐合型 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的过程中运用 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 正确的解答。
2.发散型 表现为 个 人 的 思 维 沿 着 许 多 不 同 的 方 向 扩 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具有多 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