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行测

首页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2021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言语理解之反面论证法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网 | 2021-01-01 22:57

收藏

  反面论证法

  标志:否则、不然;

  如果(倘若、假使)不……,就(那么)不……;

  应用

  1. 略读(否则/不然)

  2. 反推(如果不……)

  3. 重点是反面论证证明的正面观点或反推出的正面观点。

  【例 1】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

  A.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答案】D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政策和制度只是个人主观意愿的综合,然后用“除非”引出保证政策起作用的必要条件,即“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最后一句话通过反面论证“如果……不……那么……”进一步强调公民主动遵守法规政策的重要性。文段重点为“除非”引导的句子,强调公民应该去关心环境,主体是“公民”。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 D 选项。

  【例 2】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可持续的发展”用在这里正合适。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伤悲”了。

  对上述观点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

  A.应该创造丰富持久的快乐

  B.自己创造的快乐是可持续的

  C.快乐应该是及时行乐

  D.青春会消逝,快乐恒久远

  【答案】A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快乐不应该…,而应该…”,之后用“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来论证前文的观点,最后两句话仍然是对首句进行的补充说明。可以看出,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为首句,即快乐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观察选项。A 项是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 A 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