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题干可以看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A项肯后不能肯前,属于无效推理;B项有毒的菌子一般不能吃,正确;C项否前不能否后,属于无效推理;D项与题干矛盾,错误。故答案选B。
2.【答案】C。解析:根据2和3可知,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所以丙是医生。再根据条件1和3可知,收入关系为乙>丙(医生)>教师,所以乙是律师,甲是教师。答案选C。
3.【答案】A。解析:题干中(1)和(2)均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推理规则为“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3)等值于“或者选周某或者选吴某”。
张某必须去,肯定了(1)的前件,可推出选李某不选王某。“选李某”肯定了(2)的前件,可推出不选吴某,结合(3)可以推出选周某。故答案选A。
4.【答案】D。解析:题干在砒霜和抽烟之间进行了类比,来论证不应该抽烟的结论;A、B、C三项均说明砒霜和吸烟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在两者之间进行类比得到的结论不准确,削弱了题干论证;D项直接说明吸烟的危害,加强了题干结论。故答案选D。
5.【答案】B。解析:题干由20世纪后期和现在学生抗议核武器的比较,得出现在学生没有过去那么关心政治了。要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在“抗议核武器”和“关心政治”之间建立联系,即B项是题干论证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