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没有参加过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对公基考试认识不清晰,认为常识考试和公基考试内容基本相同。事实上虽然常识判断和公共基础知识的框架基本相同,但是考试中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的侧重点不同。那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福州华图教育为大家解答:
一、 考查对象:
公基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事业单位,而常识的对象主要是公务员考试。
另外,结合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班的人群来说,报常识大部分为在校或者刚毕业大学生,而报公基班主要为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群。
二、考查目的:报考
常识主要考查目的: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目的: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党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
前者更强调考查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而后者更注重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三、考查范围
常识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常识判断考查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会知识、有能力、懂国情。而且常识考查范围也往往不止测查上述这些方面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涉及政治(包括时政)、经济、社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法律、历史、人文、公文写作、地理、环境、自然科技、文学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但就上述两段话我们会觉得而这似乎也很相近,但在实际考试中,常识的考试范围往往要大于公基的范围,但是公基对考试内容要考查的深度要深于常识。
四、出题形式和角度
下面我们就两道题来简单了解一下:
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步,本题考查典故与哲学的对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曹操用前方有梅林的信息激励军士克服饥渴,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下面再看这道公基考题:
公共基础试题: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
A. 意识决定物质
B.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解析】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基础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的哲学依据正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故C项正确。而A、B、D三项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要解决这道公基题我们就必须掌握好唯物辩证法中的相关知识,他主要考查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成熟度与深度。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简单对两种考试的出题形势与角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常识更侧重考查分析运用的能力,而公基更注意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