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我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储、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a]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电子图书馆,这种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或世界性网络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施浏览、检索和登记。
1.1.
>对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B.展示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C.指出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D.介绍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
>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有()。
A.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实体,而是为用户利用网络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环境
B.虚拟图书馆有先进的工作系统,但不再具有图书馆的建筑物的机构特征
C.虚拟图书馆拥有的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专为用户任意浏览和提取信息而设置
D.虚拟图书馆称谓中的“虚拟”是针对其特殊环境而言的,不是“虚设”的意思
1.3.
>与非电子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馆的本质是()。
A.借网络技术与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传递图书信息
B.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系统
C.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的、方便用户使用的丰富数据库
D.不再将传统的印刷型图书作为重要信息资源进行存贮
1.4.
下列各项陈述,不符合第三段文意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应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B.电子图书馆承担着提高生产率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任务
C.为教育与学习的社会化提供帮助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D.供用户检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5.
>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异质
B.相通
C.一致
D.不同
医生和营养老师都说,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几十倍。那么有什么食物能消减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呢,有老师撰文说,绿叶菜中的叶绿素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一家著名的医学杂志在2007年刊登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发现天然叶绿素可以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多器官致癌作用。研究者表示,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他们认为,叶绿素是一种极好的化学保护物质,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非常有效,从减少吸收,到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直到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出现,各环节都有明显效果。
当然,这只是一项动物研究,对人体来说,叶绿素是不是也有同样作用呢,在大鼠试验的启发下,2009年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人体实验,该研究证明,在人类志愿者当中,叶绿素一样能有效地对抗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研究者们给志愿者服用微量标记的黄曲霉素B1胶囊,然后正常进食和饮水,测定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若干天后,再给志愿者服用同样的黄曲霉素胶囊,但另加叶绿素或叶绿酸。结果和大鼠实验相当类似,叶绿素和叶绿酸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深绿色的叶菜,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里都价格高昂,难得中国人能吃上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绿叶菜。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好好珍惜这种罕有的幸福和幸运,总把绿叶菜看成不值钱的东西、低档的食品,没有好好享受它的健康效益,真是太遗憾了
2.1.
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
B.阻止
C.抑制
D.阻击
2.2.
下列有关黄曲霉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剧毒药物
B.能引起动物及人的癌变
C.可以被人体吸收
D.进入人体后可以被排出
2.3.
叶绿素对人体最重要的抗癌作用是()。
A.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
B.降低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
C.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D.减少遗传物质的致癌作用
2.4.
黄曲霉素对人体不利,相关实验之所以可针对人体进行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不包括()。
A.试验只进行72小时
B.服用的是微量标志的试验胶囊
C.有志愿者愿意参加试验
D.已用大鼠做过相关试验
2.5.
下列作为文章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试验证明叶绿素可抗癌
B.多多食用健康食品绿叶菜
C.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
D.老师发现抗癌的新方法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世纪将在三个领域中到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
以清除污染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的过程,自然界曾反复地从微生物中增加或减少基因簇,就像调试计算机时增加或减少程序一样。既然自然界能这样做,今天的操纵者也行。国防军一个名为“基因组工程”的新领域诞生了。基因研究所目前在测序的一种细菌可以耐受超量辐射。如果插入了它的铀代谢途径的基因簇,科学家们就参制成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细胞。
[A]一些乐观的科学家标记着由全能生物导致的绿色高效的经济的诞生。这些生物可以做从清理垃圾到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从而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B]几年前,美国卡纳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曾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一个生物塑料工厂。现在,美国科学家使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科学家预言,到了2003年,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
[C]一些科学家相信,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在基因的双螺旋中蕴涵的信息百万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把它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在一次DNA计算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博涅赫认为,虽然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但硅片只能做一件工作,而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当然,要向硅片挑战,DNA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D]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连科学家们也不知前景会怎么样。有些学者甚至怀疑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来了解自身的80000个基因是如何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可以注视自己过去与未来的生命的。但是,大家已经认识到,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我们进入下一个千年时,生物技术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
3.1.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生物
B.一种可以耐受超量辐射的细菌
C.可以做从清理垃圾到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的生物
D.许多国家大规模种植的转入了生产塑料基因的拟南芥
3.2.
“美国科学家使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重要概念”指的是()。
A.生物塑料工厂
B.绿色高效经济
C.全能生物
D.基因组工程
3.3.
文中认为“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根据的一项是()。
A.在基因双螺旋中蕴涵的信息百万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
B.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
C.把基因的双螺旋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
D.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
3.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03年后,人们就会大规模种植转入了生产塑料基因的植物
B.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但有些学者还在怀疑,不知前景会怎么样
C.将来人们可以利用全能生物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D.DNA计算机的出现,将会导致电子学新纪元的到来
3.5.
“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应填补在文中哪一处?()
A.[A]
B.[B]
C.[C]
D.[D]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4.1.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4.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4.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4.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4.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老师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民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5.1.
下列关于“热污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5.2.
下列有关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
B.热污染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已被事实证明了
C.1965年,澳大利亚流行脑膜炎的根本原因是工厂排放的热水,使变形虫大量繁殖,进而污染了水源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5.3.
下列有关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面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炎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以后,全球气温将发生重大变化
5.4.
根据原文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A.发展高科技,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减少人口,减少能量消耗
C.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D.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5.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热污染”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1.1.答案:A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子信息”是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因此A项正确。B、D项表述宽泛,没有抓住论述主体“电子图书馆”;C项“时代背景”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C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A、B、D项正确,由“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可得出;C项错误,属于概念的外延,原文中并没有说虚拟图书馆是“专为”用户任意浏览和提取信息而设置的。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错误,只是指出了狭义的电子图书馆的概念;B项正确,第三段在介绍了美国对电子图书馆特征的明确后,点出了其本质——“电子图书馆,这种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C项表述不完整,电子图书馆不仅是丰富的数据库,还是“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D项只是说明了二者的区别,而没有点出电子图书馆的本质。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由“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可得出;B项错误,电子图书馆能够“提高生产率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但不意味着这就是电子图书馆的任务;C项正确,由“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学习提供帮助”可得出;D项正确,由“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可得出。故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结合空格处所在句子,由“因此......统称”可知三者是类似的,因此排除A、D项。“相通”指彼此沟通、连通。“一致”指没有分歧。根据语境,“一致”符合语意。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根据“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可知,叶绿素能够减轻黄曲霉素引起的致癌作用,横线处填的词语应当含有“减轻”、“缓解”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抑制”含“减少”意,故正确答案为C。
A、B、D选项都夸大了叶绿素对抗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排除A、B、D。
2.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从“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几十倍”可推知,A选项正确;从第二段的内容可知,黄曲霉素能引起动物的癌变,从第三段的内容可知,黄曲霉素能引起人的癌变,因此B选项正确;从“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可推知C选项正确;D选项“可以排出”表述错误,文中没有提及“排除”,只讲了“吸收”。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从第三段中的“叶绿素和叶绿酸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可以知道,叶绿素对人体最重要的抗癌作用是大幅度减少黄霉曲素的吸收率,故正确答案为C。
A、B选项是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并非最重要的作用;D选项表述错误,文中讲的是“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因此排除A、B、D。
2.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A选项“只进行72小时”表述错误,文中讲的是“测定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并不是说试验时长只有72小时,从常识来说,试验时长明显大于72小时,故正确答案为A。
B选项“微量”是从量的方面控制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C选项“志愿者”体现了人体试验的自愿原则;D选项“已用大鼠做过相关试验”说明试验的可行性。
2.5.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文段首先讲了动物和人体两个方面的试验,说明绿叶菜中的叶绿素能减少黄曲霉素对人体的致癌作用,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多吃绿叶菜。前三段都是为最后一段做的铺垫,重点在最后一段,因此B选项符合文意。
A选项“可抗癌”夸大了叶绿素的抗癌作用,文中只讲了叶绿素在对抗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方面有一定作用,而对抗其他致癌因素则无从得知;C选项“对人体的危害”文中并没有具体说明;D选项“新方法”表述错误,文中并没有将如何抗癌。因此,A、C、D选项都不适合做标题。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定位原文,“全能生物”出现在“一些乐观的科学家……”此句,之后的“这些生物可以……”句是对全能生物的具体解释,C项是对“这些生物可以……”句的同义替换,所以表述正确,当选。
A项“清除高辐射废物”、B项“耐受超量辐射”都是对目前测序的一种细菌的描述;D项是对拟南芥的描述,明显也不是对“全能生物”的理解。
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A
解析:
此题是词句理解题,考查词句指代。
定位原文,“这个概念”出现在第四段“几年前……使其成了生物塑料厂……将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由就近原则可知,“这个重要概念”指的就是“生物塑料厂”,所以A正确,BCD都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虽然用DNA进行一次计算……但是……”可见作者强调的是转折词“但是”引出的部分,意思是虽然DNA计算一次要花一个小时但是它可以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所以才证明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而D项属于“但是”之前的部分,并不能证明题干,所以D项错误,当选。
ABC项都是文章第五段句子的同义转换,都可以证明题干,所以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最后一段前两句可知,学者怀疑的是“人是否有足够的智慧来了解……”并不是怀疑“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所以B项表述错误,当选。
ACD项都是文章原文的同义替换,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B
解析:
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根据“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可知此句是承上启下句,上文应该是对“某种尝试”做出的预测或期望,后文应该是具体的“尝试”案例。分析ABCD四段,可知A段是对“全能生物”的研究与展望,B段是对研究全能生物做出的具体的尝试,所以引文放在B处承上启下,符合文意,B项正确。
A段讲全能生物的作用,C段讲的是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D是全文的总结段,都不是对某一尝试的具体实验案例,所以放在CD句首都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1.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是作者对成语“韦编三绝”所做的解释,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且出现在提出“韦”字解释错误后下文的解释中,故不能构成依据。其他选项的内容均可在第二段中找到,第二段主要在为“韦”字的错误解释找依据,所以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全文着力论证了《辞海》将”韦编三绝“中的”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最后一句“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这一事实也侧面论证作者观点,C选项“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能错误“不符合文章意思,作者对其解释是错误的观点很肯定。
B项理解错误,该句主要是为了论证“韦”字解释的错误,而非指出“韦编三绝”中“韦”的特殊性。
D项错在>“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是《辞海》的解释,并没有其他史书的记载。
4.3.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对照原文“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可见D选项的说法正好与原文中的说法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以从“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推断出来:“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B项正确,除了陈梦家《汉简缀述》,还有荀勖《穆天子传》,《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和《考工记》。C项从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可以得出为正确的。
4.4.答案: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汉人后边用括号注明是“司马迁”,可见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汉人应当解释为汉代人,所以B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能从原文推断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
4.5.答案:C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二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进行解释。作者的观点即为作者的意图,C项正确。
A项中作者只是怀疑“韦”字的解释,从未怀疑”韦编三绝“的真实性;B项太过片面,“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只是论据而非文章的目的,故排除。D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它只是为了侧面论证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B、D错误;“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所以A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5.2.答案:D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段中提到“>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而D选项中,写的是“>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原体中提到的是“一些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中,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所以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C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所以A错误;“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所以B错误;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还没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所以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